查看原文
其他

鲜生活肖欣:好邻居价值被严重低估,改造不是简单换个门头

2018-02-28 杨亚飞 零售老板内参


第 91 期


把好邻居改造成样板间并伺机向全国推广,是鲜生活对这笔投资最大的期许。



文 | 杨亚飞 

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

核心导读:

1.为什么鲜生活要给社区便利店接入生鲜业务?

2.生鲜选品与团队磨合问题,鲜生活是怎么考虑的?

3.为什么说线上零售市场目前是“买方市场”?

历史背景和现实机遇,共同促成了好邻居收购案。

 

4个月前,作价8400万美元,摩根斯坦利将好邻居让与由鲜生活、绿城物业、易果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China CVS。收购完成后,鲜生活占股50%,绿城物业占股35%,易果占股15%。

 

以“便利+生鲜”为共识,这家北京规模最大的便利店品牌,自此一脚踏入“生鲜圈”。

 

谈及并购的动机,鲜生活创始人兼CEO肖欣对《零售老板内参》APP(微信ID:lslb168)总结为三个原因:第一,原控股股东属于PE机构,有退出和股权受让要求;第二,好邻居丰富的便利店网络价值被严重低估;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北京市场具有标志性和行业领导意义,容易树立行业标杆,便于后续对外输出“便利+生鲜”能力。


鲜生活创始人兼CEO肖欣


时隔两个月之后,首家改造后的门店——好邻居会员店(农科院店)正式揭晓,《零售老板内参》曾一探究竟(详见:主打3公里生活圈,线上日销最高超600单,好邻居试水“便利+生鲜”会员店)。而据鲜生活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,其已完成60余家好邻居会员店改造,线上生鲜销售占比达70%,单店平均日销售额超3万元,农科院店也实现了单店销量350%的增长。



但在肖欣看来 41 36455 41 14940 0 0 3630 0 0:00:10 0:00:04 0:00:06 3630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鲜生活在整合多方资源之后,对于社区便利店的未来,有更多想法和野心。日前,在鲜生活总部,《零售老板内参》就“便利+生鲜”模式的优劣、社区便利店特点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等问题,对肖欣进行了独家访谈。


- 1 -

为什么要给社区便利店加上生鲜?

 

肖欣认为,首先这是一个便利店概念被滥用的年代。国际上对于便利店有严格的定义,通过现代化连锁管理标准,搭建自有的后台运营逻辑,来对门店进行SKU级的管理,全自营销售给C端。7-ELEVEn、全家、罗森等三大日系便利店是集大成者,照搬、模仿者众多。

 

但在他看来,很多本土便利店只学到了形,没学到神。“能被定义为便利店的品牌其实并不多,大部分都是批发商(角色),是一堆夫妻老婆店的集合加上批发业务。”

 

不管怎样,规模较大的诸如苏果、快客、好邻居、美宜佳等一大批便利店品牌,已在国内区域市场与前者展开激烈竞争。由于地理位置、区域文化、市场环境等明显差异,国内便利店终端模式有着丰富的展现形式。

 

在新零售热的当下,便利店品牌纷纷主动出击寻求新的变化。而鲜生活要做的,则是为以社区型便利店为主的好邻居,找到一条新出路。



说起来容易,但并不好做。肖欣表示,与商圈型便利店相比,社区便利店主要难度在于两点:首先,社区便利店客流低;大抵仅为商圈便利店一半;第二,需求品类、场景不一样,核心产品在社区便利店没有任何优势;商圈便利店盒饭和鲜食占到30%~40%的SKU,为门店贡献60%~70%的毛利,而由于外卖市场高度成熟和活跃,社区店做盒饭,根本没有机会存活。

 

既然商圈型便利店最擅长的盒饭和鲜食在社区没有对应场景,那么,在肖欣看来,社区型便利店与生鲜供应链的融合实属必然。

 

一方面,相比集中型分布的商圈便利店,社区场景布局分散,多为“摊大饼”,市场可供选择的点位更多;再者,便利蜂、邻家等便利店新入场者,落地多首选商圈,导致该类型便利店租金被炒得很高,市场本身并不健康。其三,同一款产品,在商圈、社区门店的价格并没有严格区分,房屋租金得不到补偿。

 

“随着国内小家庭消费比例和他们对于便利店的需求的大幅攀升,在社区小客流找到存活价值,可复制性要比商圈型大的多。”肖欣对此深信不疑。

 

此外,社区便利店圈子相对封闭,讲究人情和定制化服务,区域性便利店和夫妻老婆店能站稳下来,与此离不开关系。对此缺乏认知的大品牌,进社区时,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。这也为社区场景留下了一些机会。好邻居的逻辑则是,拿出更有效率的便利店运营模型和社区服务模型,对SKU进行颠覆性的调整,去做出更符合社区的形式。


- 2 -

线上线下的融合之路

 

目前,好邻居的改造还在持续进行。据悉,2018年好邻居计划在北京新开150家,杭州扩到100家,并且目前,其已在西安、重庆、武汉等多城市开展业务。

 

具体思路是,先开样板店,然后区域内找最好的品牌,以控股、参股、战略合作等形式,进行合作门店升级和改造,将好邻居会员店“便利+生鲜”模式对外输出,从而搭建出一个完整的便利店零售网络。


 

肖欣强调,改造并非简单换个门头,而是由内而外,从门店设计到上线无人收银、人脸识别、消费品跟踪等科技感产品,来实现整个线下零售数字化。

 

数字化为流量变现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,也有利于新品推广和研发,对于被赋能的企业来说,相当于打开了线上增量市场。

 

但线上线下磨合并非易事,无论是大平台还是小品牌,概莫能外。好邻居的背后有多家股东,作为控股的第一大股东,有两个问题是鲜生活无法回避的,那就是选品策略与团队磨合。

 

拿选品来说,接入生鲜供应链以后,商品组合、店面设计、运力等面临新的挑战,如何在效率与成本之间寻找一种平衡,是管理层需要迈过的一道坎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选品成功与否。

 

肖欣向《零售老板内参》APP(微信ID:lslb168)表示,生鲜商品的选择,取决于两个方面:其一,数据参考;借助易果的生鲜数据能力,获取不同区域用户生鲜消费的不同偏好。其二,迭代。生鲜本身具有季节性特点,加上用户消费行为的自我迭代,辅助决策行为。

 

无论是数据还是迭代,核心在于会员体系的搭建。但在传统便利店里,零售运作更多是基于门店运营以及交易本身。在肖欣看来,这正是电商与传统零售最大的差别——所有零售核心都是做三件事:获客、留存、促活。传统零售通过积分换购刺激复购,从而建立品牌粘性。而电商的一个理念体现在于,要最快速地培养用户消费习惯。

 

“不要考虑先怎么挣钱,要考虑怎么(给用户)塞钱,把原来靠6个月养成的习惯,让他在一个星期之内养成。”肖欣表示。下一步,则是将原本被线下物理场景“切割”的便利消费场景,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集中。

 

关于团队磨合,肖欣认为,鲜生活与好邻居并不是简单的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。在他看来,线下零售有很多细节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,尊重线下零售的逻辑,是一堂必修课。

 

肖欣举了一个“包子与玉米”的例子。便利店的蒸屉里,通常并不会卖玉米,而是只卖包子。这并不是说不能卖玉米,而是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虑。因为每换上一根玉米,就要去掉四个包子。这也就意味着,每卖出一根玉米,可能就要损失四个买包子的顾客。显然,这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。

 

“线下很多东西,不干个五年、十年,不知道要这样干。”肖欣感慨道。

 

所以有个问题,当操盘的陶冶团队和控股方意见不一致的时候,怎么办?“线上听我的,线下听他的。”肖欣毫不犹豫的回答。


- 3 -

鲜生活的定位


作为投资方,肖欣本身对于线下零售业既有自主创业的经历,也有系统的观察。一个问题是,作为控股大股东的鲜生活,这一轮新零售浪潮中究竟要扮演什么角色?


肖欣回应说,可以理解为一个即时消费零售平台,下面通过控股、参股、或者战略合作,通过门店落地对应的服务。“只是这个门店可能在不同城市叫不同名字。”就像前面所说,线下的问题,肖欣会更加尊重陶冶这样的零售老兵的意见。“我们的角色,更多是线上运营,会员运营,如何把你原来基于交易管理的便利店网络,通过一些门店的合作,让你看到新零售的模型。这都是下一步考虑的问题。”

 

这样一来,鲜生活对于自身的规划,是否会像盒马鲜生或者多点mall靠拢?肖欣表示,不排除更多可能。鲜生活的态度是,对于门店的运营和改造,鲜生活是一定要介入的。在改造门店的同时,带着生鲜供应链和流量运营体系,提高坪效,从而服务更多用户场景。当然,未来鲜生活能否有更大的想象空间,首先要看好邻居改造的效果。


从鲜生活自己的定位可以看出,经过一年多的新零售试验,对外开放零售能力,几乎已经成为赛道玩家们的一致共识。根据企业基因不同,在底层技术、会员营销、配送能力、商品供应链等方面,各有侧重。

 

而借助支付宝、微信、京东到家、新美大等线上平台,传统零售商们纷纷自建会员营销体系以及电商渠道,用户画像及消费数据的价值,也被重新审视。

 

这显然是一个买方市场,线下零售商的场景、用户数据价值水涨船高。这也很容易解释了,为何“选边站”会在2017年底蔚然成风——对于那些觊觎线下零售场景的互联网巨头而言,花钱购买一定量的投票权,是最简单粗暴、并且行之有效的策略。

 

对于零售商而来说,在接受赋能之前,心里掂量的,恐怕并不是哪个选择成本最优,而是到底应该站阿里?还是应该站腾讯?亦或者说,两家通吃? 

 

一些便利店巨头已经做出了选择。昨日,全家、7-ELEVEn、罗森共1000多家门店正式入驻京东到家。至此,整个京东到家平台上目前入驻的便利店总数接近4000家。据了解,入驻京东到家的全家便利店增加了鲜食比例,以承接线上外卖需求。前面我们谈到,社区便利店与商圈便利店有诸多不同之处,但这仍对于鲜生活做出的一个警示是,便利店品牌本身是有机会、能力跳过平台,直接通过“品牌+配送”搭建线上零售渠道的。

 

另一方面,作为承接北京市场天猫一小时达服务的鲜生活,不可避免地要被意向合作者们,视为“阿里系”的探路使者。但无论对于拥有成熟零售解决方案的阿里,还是成熟生鲜供应链体系的易果来说,增加一道中间环节的价值都十分有限。

 

如何对外输出鲜生活本身的品牌影响力,无疑是鲜生活“便利+生鲜”理念成立与否的关键。至于未来是选择类似盒马的路径,还是多点mall的路径,并不是最核心问题。可以想见的是,赋能者以后也许会成为零售业一个独立的群体。



【 看要闻】全家、7-11、罗森共1000多家门店入驻京东到家,未来与饿了么必有一战?

【 看热点】阿里近百亿美元收购饿了么,整合盒马、口碑,三驾马车决战“3公里生活圈”

🔍

- 加入交流群 -

零售老板内参小助手|微信:15210567973

- 商务合作&内容转载 -

零售老板内参小秘书|微信:15901560304



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下载零售老板内参APP洞察新零售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